跨学科合作,这是景观大势所趋

2022-04-14 09:54:47来源:花协
【字体: 打印本页

跨学科合作,这是景观大势所趋

文章源自公众号:拾光景观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景观越来越讲究“人的参与性”。不仅于此,还变着法子让你眼前一亮,体验从未有过的快感。

       还记得小时候一闪一闪的萤火虫吗?当城市少了温度,我们怎样去营造儿时的梦。

       网上之前有个案例,当参观者走过草坪上的石阶时,草坪上的发光二极管,会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从蓝色逐渐变为黄色然后消失,就好像萤火虫飞走了一样。

       生火是我们老祖宗迎接夜晚的仪式,灯光则是现代人迎接夜晚的仪式。

       在2019悉尼灯光节上,也出现了模拟萤火虫飞行的迷人装置

       “Firefly Field”是一个由500个飞行光点组成的迷人灯光装置,万千光点在地面上发光、飞行和盘旋,模拟萤火虫夜间飞行轨迹,每一种闪烁模式都是一种光学信号。

       500支柔软的LED棒随风舞动,观者可以近距离接触灯光艺术品,体验反射和折射与自然的融合。

       创作团队通过一种可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逐渐消失,逐渐淡忘的自然景象,向观众揭示了人工产物走向自然化这一主题。

       创作团队 :Castor Bours (荷兰)、Wouter Widdershoven (荷兰)他们热衷于探索产品和空间设计的可能性,痴迷于研究简单运动和情绪影响对作品和展示环境的影响。

       官方网址:http://binder-a.com/

       相比情怀的萤火虫,前几年这一款让人惊叫连连的人力发电互动装置,却是hign到爆。

       通过齐心协力踩“自行车”发电,在楼面上投影出男子影像,随着发电的过程男子依次脱掉衣物,引发现在观众的阵阵惊呼。

       夜光道路,也是开启了人们对景观的新探索。

       《VAN GOGH PATH》是一条白天光能充电,晚上发光的自行车道。由千千万万颗闪烁的石头组成,其灵感来源于梵高的“星夜”,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充满奇迹和灵感的地方。

       《VAN GOGH PATH》这个智能公路项目开始于Nuenen NL——这个梵高在1883-1885年生活过的地方。艺术家用灯光作为表现手法将文化遗产与创新联系起来,它的目标是通过使用与交通状况相互作用的光、能量和信息来建造智能道路。

       至此,很多地方以及项目都应用到了荧光石,想打造一条夜光道路,但是结果却是差强人意。很多朋友表示效果欠佳。但是相信既然口子已经开了,离结果还会远吗?

       互动到景观石,你的创意来自你的设计,巨石”上投射自然景观,两种风格,一种呈现。

       当然还有更神奇的存在。

       设计师:Julian Voss-Andreae的一组作品,轻轻的你来了正如你轻轻的走,见与不见,一个转身而已。

       这种可以“隐形”的视错觉雕塑,趣味十足吗?

       当然,Julian Voss-Andreae的脑洞不止如此,更多作品可以访问艺术家官网http://julianvossandreae.com/

       如果上面的算视觉特效,下面的艺术互动装置放大化,更能让你感觉不可思议。

       Marc Fornes,THEVERYMANY创始人。擅长利用计算机设计及制造生成结构、数据、代码开发来生成建筑中的型态、形状及安装。继而创造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互动装置。

       夏天是个玩水的季节,漂浮的草坪,水上公园,设计感也是十足。

       斯德哥尔摩是一座水城。当夏天来临时,这里所有的公园人满为患。于是当地设计公司Anders Berensson Architects决定建造一个漂浮的公园。最终的成品是一个5mX5m的漂浮结构,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漂浮的草坪”。人们可以坐在上面自在的顺水漂流,享受灿烂的阳光和轻拂的微风。

       发光的梦想

       作为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它需要放置在一个公共空间当中,它面对的对象是普通老百姓。它的存在是希望改善空间的质量,给接触它的人带来快乐和愉悦。这是我们创作时的初衷。

       选择“灯泡”作为设计形象是深思熟虑的结果。灯泡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到这个时代灯泡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的符号,它对于人们是有情感和故事的。所以设计师选择了这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视觉符号,它相较于美术馆中的艺术品更亲近于所有人,它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人的关系。

       设计师不希望只是简单地复制一个灯泡而就此打住,希望它有更丰富的层次。所以通过体量,颜色,夜晚梦幻斑斓的灯光和与人更亲近的接触上他们做了精心的设计。最后如同大家所见,它不单外表是一个“好看”的灯泡,它还是一个可以进入其内部的炫酷空间,里与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视觉关系,特别是内部空间能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与身体体验的刺激。

       整个作品适合拍照留影它能记录人们的快乐是一段美好回忆的物质载体

       同时也符合现今读图时代的传播方式。一传十,十传百,它的存在通过图像信息不断的外向传播,传播出去的不单单是作品本身,还有作品承载的美好愿望和参与者的欢快记录。

       以参与性极高的艺术空间为活动开展的基点,使参与者在身体与空间的互动中,启发思维,感受空间的魅力,并传达积极向上的理念。尝试着让空间艺术创作的边界更开阔,使艺术介入到更多人的精神层面。

       旋涡

       这件艺术品,其特殊材料展现的巨大的旋涡状漏斗与相邻的东河形成强烈对比

       此次的“旋涡”作品创造了消极动态的地面下降空间,打破了我们熟悉的对边界的感知。装置以这种非一般的形式激发我们纯粹的自然感知。

       “在我们庆祝纽约公共艺术活动40周年之际,有必要强调这些贡献于公共艺术并将之广泛传播的艺术家和艺术展览。”

       “旋涡”实现了艺术家一直以来的愿望,即创造一个有能量的,不断运行的消极空间。被栏杆包围的水池直径26英尺,它将观察者的好奇心紧紧抓住。Kapoor将材料和物体固有物质转换,并试图以这种方式模糊自然,景观和艺术之间的界限,让我们有不同的感知体验。

       通过这个作品,设计师创造了一个积极的对象,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产生共鸣,我们所不了解的而不是我们所做的,并认识到对物体感知限制了人类的想象力。

       你对物体的感知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相关阅读:在漩涡中沉迷,无法自拔的那种

       镜像

       镜像是一个简洁并有力的装置艺术。对立方形镜子的利用改变了人们对地点的感知,并使访问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身边的环境。

       在法国出生的设计师Arnaud Lapierre擅于设计与城市文脉以及社会互动的艺术品,与UAP合作打造他在中国的第一件永久作品 — 镜像。这一高度抛光的不锈钢雕塑成为了瑞虹天地月亮湾的中心艺术品。

       一件装置艺术,映射出一座城市的风光

       规格为3.5 x 5.5米镜像是一个由反射立方体组成的圆柱体雕塑堆叠在一起从而形成超现实的视觉体验

       位于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人们可以走进艺术品内部空间和无数的镜面近距离互动体验与城市环境的碰撞

       环形舞台

       脱离传统意义上的舞台和棚顶,一个尺寸和形状多样起伏波动的外貌,让观众和表演,舞台控制,座位选择之间展现出多种形式关系。小幅度的波动为观看者提供惬意的休息空间。

       多样起伏的外貌,创造出多种休闲空间

       中等幅度的波动给环形内部空间提供出入口同时满足一些表演安排

       装置同时也拉近了表演者与观看者的关系

       小幅度波动创造出休闲区域,人们坐在上方聊天、休憩

       类似的还有日本东京 teamlab planets 

       位于首尔hangang艺术公园里的一个直径30米的圆形公共家具

       很多游乐景观都带着互动的性质,如下拾光公园中的翻板景墙在不同使用者的创造下产生不同的面貌,完美调和景观与人的互动。

       ▲拾光公园/派澜设计

       龙湖G-PARK科技园

       和项目的名字一样,这确实是一个满满趣味的科技景观:

       雾喷和集电地板互动,每踩下一块地板带动一组雾喷启动喷洒,体验交互的趣味性。

       平静的水面被跳跳泉打出一圈圈涟漪,精准的调控使跳泉没有延迟。跳起的水珠,跟随的步伐,不亦乐乎。

       光伏太阳能路面

       太阳能道路白天吸收能量,夜晚通过光控启动彩灯,根据不同温度变换适合的氛围灯色彩。冬天路面积雪时,表面加温融化冰雪方便行人。

       这款智能水帘在市面流行水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嵌套了报时系统,重新编程并测试系统稳定性,每一分钟整报时一次,加入了时间的趣味性。

       全园均采用太阳能庭院灯,节能,安全。光控系统使灯在傍晚自动开启,灯头加装感应装置,人靠近时自动调节成高亮模式,节能同时兼顾安全。而且还有一种温馨的“陪伴感”。

       每一个项目的落地一定会有跨学科的合作,当景观不在存粹是景观,当景观融入更多元素,景观只会越来越更有意思。